用实干践行党报使命初心 用镜头记录河源发展强音
日期:2021-10-08   来源:河源日报  浏览:389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河源媒体界,提到冯晓铭,大家都会想起四个字:拼命三郎。冯晓铭是河源日报社的一名摄影记者,在从业的14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河源的山山水水,用镜头记录河源发展强音。

  14年来,冯晓铭始终践行“四力”要求,扎根在采访一线、深入百姓家里、走在田间地头,多次参与全市重大政务、突发事件系列报道,把镜头和影像聚焦在河源发展的每一个特殊节点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报记者的初心和使命,用不畏艰险的勇气记录河源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传递河源发展强音。2021年,冯晓铭荣获“河源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不惧危险深入灾区一线采访

  2019年6月中旬,“6·10”“6·12”特大暴雨对我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部署,要求各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受灾群众情况怎么样?救援情况进展怎么样?”这些成为河源广大干部群众最关注的信息。《河源日报》作为党报,在如此重大灾害面前,更要记录第一现场、传递一线声音、回应群众关切。在报社的安排下,6月13日,冯晓铭连夜前往受灾最严重的龙川县贝岭镇米贝村。“通讯和交通完全中断,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冯晓铭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至今仍心有余悸。他说,因暴雨接连不断,他在前往米贝村的过程中,手机没有信号,几处山体塌方阻挡道路,车行驶在山路上极有可能再次遇到山体滑坡。

  为了及时向外界报道灾情,冯晓铭艰难地翻过塌方处,涉水进入到米贝村群众被困点,拿起相机拍下了一系列感人的图片和视频:暴雨中,300多名被困村民在党员干部、驻地部队官兵的组织帮助下被安全转移。这组照片和视频随后通过电脑传到编辑处,并通过河源日报全媒体平台进行报道,第一时间对外界传递米贝村受灾群众获救信息,报道了河源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畏艰险的感人事迹,鼓舞了人心,掀起了全市社会各界积极帮助受灾地区、受灾群众的热潮,彰显了河源人民顽强拼搏、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

  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冯晓铭和同事们先后深入龙川县贝岭镇、细坳镇、麻布岗镇、黄石镇、黎咀镇等灾情严重地区,报道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情况。同时,他还主动与爱心企业联系,为灾区募集救援物资。“那段时间天天在受灾一线,根本顾不上吃饭、睡觉,但是能把灾区一线的信息传递出去,值!”冯晓铭说。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脚板底下才能出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工作准则。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冯晓铭一直奔走采访在基层一线。同事或者朋友常常问起,“你现在还在跑一线?不觉得辛苦吗?”他说:“我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时代忠实的记录者,肩上扛着党报的责任和使命。”

  “印象中,冯晓铭一周7天最多的时候有5天在村里采访。他的这种扎根基层的作风实在是让我们佩服。”河源日报社记者苏勇军说,除了重大的政务报道任务外,在办公室几乎看不到冯晓铭,每次询问他的位置,他的回复要么是在村里采访,要么是在去村里采访的路上。正因有像冯晓铭这样的记者深入一线,才有一个个充满时代气息的脱贫攻坚鲜活案例和河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呈现在读者面前。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是每一位媒体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期许。像冯晓铭这样的党报记者的责任担当、孜孜以求、奋斗不息,让《河源日报》赢得了党的信赖、群众的赞誉和社会的尊重。